[指數基金]月供盈富基金請三思

1997年,大陸股佔恒生指數市值只有5%,到2017的恒生指數50隻成份股當中有超過一半是大陸股,大陸股更佔恒生指數市值的約六成。現在恒生指數實際上反映中國經濟多於香港經濟。

很多人認為指數基金長遠必升,因為跟據過往走勢確實如此。




加上名人如巴菲特,及學術機構也有研究表明投資指數基金比主動型基金甚至個股回報率更高。導致很多港人照單全收,不加思索地把資金投入到盈富基金寄望平穩地賺取長期回報。

可是,大部份人忽略了指數基金能取得平穩的長期回報背後的原因。主要原因有二:
  1. 經濟成長
  2. 貨幣總量增長及資金流入
香港的經濟成長簡單來說即勞動人口x 人均生產力。
勞動人口增長會推動經濟增長,而勞動人口可以經由出生率及移民人數推算。根據香港統計處的預測,香港因為人口老化勞動人口已到達高原期不會再有大幅增長,大家經常提及的每日150個新移民其實也只足以填補香港的勞動人口減少。而香港總人口將會於2043年達到822萬的頂峰,但勞動人口持平。這表示多出來的都是退休長者,這情況會使香港的情況百上加斤。以中國人口老化的情況與香港相似,因為一孩政策,未來情況會比香港更嚴重。

人均生產力方面主要取決於教育程度及科技進步。教育程度方面隨着免費教育及學位普及化香港人的教育水平已到達平原期,難再有顯著增長。更可怕的是以現時的情況受過高等教育的香港人普遍希望移民歐美甚至台灣,導致嚴重的人才流失(Brain drain),而流入的新移民普遍知識水平較低,兩種因素的效果相加更令香港勞動人口的平均質素下降。
科技方面,安於現狀的香港人加上思維落後的香港政府,根本落後世界10年以上仍不自知。在外國已考慮應用區塊鏈收稅的時候,香港2018年才開通八達通隧道收費,2019$4000派錢申請仍使用紙本作業,根本看不見香港科技應用的前景。

綜合以上兩點可以看到香港的競爭力正在逐年下降,經濟成長難有以往的好表現。

貨幣供應總量方面,當貨幣供應量上升相對地貨幣的購買力便會下降因此理論上股市會上升。在過去幾十年全球貨幣供應量不斷上升推升資產價格。港股也因此水漲船高相信在長遠來說全球貨幣供應量仍會保持上升的趨勢。貨幣供應量上升利好的不只港股而是全球的資產價格

資金流入方面,我認為香港的經濟早於1997年見頂,之後便原地踏步,甚至倒退,1997年至今天的經濟仍見增長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中國經濟起飛,香港作為中國資金的一個逃生出口,吸收了中國的部份資金,才能維持表面上的經濟成長,實際上這是虛火。恒生指數過去20年的升幅大部份是來自中資股上市及升值,原本的港資及英資只有少數能維持增長,大部份只是原地踏步,有部份被市場淘汰掉。近幾年,大量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速嚴重放緩甚至有倒退的風險,中國的資金管制越趨嚴密,逃出中國的資金將會減少。

綜合以上所說我想帶出的是,指數基金長遠會有可觀增長並非必然。

以史為鑒,日經平均指數30年來,即使在安倍政府領導下貨幣供應一再增加,卻仍未能走出低潮因人口老化及人口減少,在可見將來亦不見日本經濟有走出低潮的希望。

投資前必須了解背後的原因。而根據我的分析,在中港經濟前景都不樂觀的情況下,恒生指數基金長遠並不是好的投資標的。

就月供指數基金而言,美股會比較理想。
美股目前處於歷史高位,投資前請自行評估入市時機,但長遠而言相信月供美股指數基金仍是會有可觀的回報。

相關文章: [新價格投資] 廿一世紀新巴郡 Ark Invest



免責聲明
本人非專業投資者,在任何情況下,文章內容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讀者一切的投資收益或損失,與本人無關。

留言

  1. 請問格爾兄,恒指改革,加入新經濟股,長遠投資價值有否增加?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顛覆性科技] 總結我的投資哲學

熊市呢一年多 大家過得幾好嗎?

暫別白色巨塔 向夢想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