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蘋果的隕落

看完2017年的蘋果發佈會, 心裹浮現出一句:「高峰過 總會有下坡」 2007年第一代iPhone發佈會象徵手機進入一片全新的藍海市場,蘋果公司也成為藍海艦隊的領航船,蘋果公司成為改革,創新,與科技的象徵。拿着iPhone就是有份獨特的優悅感。智能電話革命性的出現徹底地改變手機的定義,打垮傳統手機企業,電話世界重新洗牌。 到2011年喬布斯死前共出售1億多部iPhone,2011年到現在Tim Cook接棒後共出售了10億多部iPhone,iPhone成為了蘋果生金蛋的雞。有評論指出Tim Cook能力超卓帶領蘋果進入史無前例的榮景。但我的觀點是,Tim Cook只是剛好遇上了智能電話adoption curve的成長期。 可是踏入2017年,智能電話市場已經成為一片慘烈廝殺的紅海市場。大眾由傳統電話轉去智能電話的高速成長期已經結束。幾乎每個城市人手上至少有一部智能電話。蘋果很難再有技術上的大突破,取而代之的是各大廠商比拼電話的效能和價錢。 近年蘋果創新的光環已漸漸暗淡起來,在創新困難的情況下各大主打性價比的廠商已經殺出一條血路,2017年華為已取代蘋果成為世界第二大手機製造商。而小米,oppo等等都在以低價搶攻。現在我身邊的蘋果用戶維持使用iPhone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不想重新適應Android系統。而我身邊的Android用戶都偏向看重性價比,很少會轉投iPhone懷抱。如果蘋果產品持續缺乏創新,使用家優越感持續下降,以及持續行高價路線令用家覺得不抵用,最後將會慢慢流失現有的IOS粉絲。 iPhone的毛利率是手機市場中最高的。但已經由2012年的54.5%下跌到2016年到40%但依然異常地高(每賣出一部5000元的iphone有其中2000元進了蘋果的口袋)。其他手機廠商的毛利率普遍只有5%左右。多年來蘋果一家公司就獨佔了整個手機市場九成以上的利潤。這些亮麗的成績都需要倚靠以往的創新和高檔的品牌形象,但iPhone的毛利率下降的趨勢也表明手機市場已經由奢侈品轉移至實用品,從重視品牌的炫耀效果轉型到重視效率。iPhone的毛利率仍然有很大的下調空間。 蘋果一直以來的創新光環令其維持極高價的路線,為蘋果帶來極可觀的利潤。但是從新一代iPhone X的規格及外觀及功能來看實在是襯不起 1000美元的售價。 iPh...